從虹橋到三坑老街距離約一公里,騎乘鐵馬可能僅需20分鐘,步行則視腳程,可能也需30分鐘以上,在尋找虹橋的路途上因為冤枉路實在走太多,體力與鬥志磨損殆半,只能折返停車處取車開往三坑老街,車行約10分鐘即可抵達,但愈近村口路面愈窄,也因為路窄實在不適合停車,道路兩旁也都劃上了紅線禁止停車,因此停車又花了一點時間。
停好車往老街慢行,從「黑白洗」拐進三坑老街到直視到老街底的永福宮,整條老街長度不過一、二百公尺,呈現外窄內寬的型態,聚落的核心就是永福宮,同時也兼具信仰中心的功能,廟前廣場則是整條老街唯一的空地,據(網路)說,以前每天幾乎都會有茶及日用雜貨的交易,老街上則有派出所、雜貨店、啤酒屋、棺材店…等。
物換星移,現在的三坑老街繁華落盡,平日的午後僅餘雜貨店正常開門做生意,就像轉角上的永福宮默默無語的守候著寂寥的老街和稀稀落落的老居民。
現今老街上所存最多的是「步廊式街屋」(或稱亭仔腳的建築),屋內的牆以夯土塊疊砌而成,牆壁是與鄰居共用,從屋外可以看到在窗板有二個窗戶,除了有透氣功能之外,還有吊卸物品及防盜的功能。以往晚上關店時,若有人要購物,就會用二樓的窗戶來探視,若是熟人才會開門,不熟的人就會沿窗戶將物品垂下以完成交易,確保安全。
街底的永福宮建於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當時供奉三山國王,以保護居民的安全,因為當時開始開墾,水土不服,而且有瘧疾,再加上附近的大平山上有土著生蕃,時常會出現在村裡,獵取人頭來供奉他們的祖先,所幸由於神靈庇佑,加上村民守望相助,共同防禦,人們因此過得安居樂業的生活。
永福宮有二對石獅,在三川門的中門設置一對石獅,在廟埕前的空地也設置一對石獅。位於永福宮廟前廣場的石獅,比較趨近於西洋獅,一般說來設置石獅的作用大概是以建築結構、空間引導、避邪鎮宅、裝飾美化、威嚇氣勢等為目的。
永福宮遷移了三次,部分因為廟宇狹窄簡陋,部分是因為地理位置不佳,最後於大正十三年(1924年)遷回了永福宮的現址。
從三川殿進入之後,有一對花鳥柱,題材以花及鳥的圖形為主,而後殿是龍柱是屬於單龍,是屬於降龍,是從天而降的龍。(資料來源:Google)
離開斑駁老舊郤古意盎然的永福宮,前往「青錢第」(古厝),途中巧遇貌似狼犬(實則應該是「米克斯」(混種))的在地小狼(←因為長的像狼犬....)一隻,小狼年幼乖巧、惹人憐愛,於是特意停下腳步為其拍照留念,忍不住也隨意問了小狼:「你在等誰?」,不過小狼一臉疑惑,後來想想應該要跟牠說客家話才對......。(但我也不通客家話....)
「青錢第」為張姓人家,因祖先經商致富,曾自行發行「青錢」賑災,民眾憑青錢可至銀莊去兌換銀兩,所以受到皇帝旌表,被稱為「青錢第」。
青錢第建於1895年甲午戰爭時,至今約一百多年,青錢第曾有意被列入三級古蹟,可是屋主反對,因為一旦被列入為三級古蹟,就無法自行修繕,有損壞的地方就不能修復。(資料來源:Tony的自然人文旅行)
「青錢第」正廳的門額,以紅底金字寫著「青錢第」,左右門聯寫著:「青出群英人稱瑞鳳,錢名萬選世仰雲龍。」辭句意境平平,而左右對聯之上的牆壁各鑲嵌一立姿的蝙蝠雕飾,造形特殊而引人注意。蝙蝠,取其「蝠」與「福」的吉祥諧音。(資料來源:Tony的自然人文旅行)
在我看過數量不多、現仍有後代居住的百年古厝之中,「青錢第」算是維護狀況頗差,屋頂因為整修而舖設這類鐵皮仿紅瓦,無論遠看或近觀都極盡破壞古厝風情之能事,不過古厝維護不易,快速省錢可能才是目前仍居住於古厝中的後世子孫最直覺的想法與做法,雖能體諒,郤仍然讓喜歡古色古味的遊客,徒添惆悵與失望。
離開「青錢第」再走回永福宮左側的小路往「開庄伯公廟」(新廟)去,等於半環繞三坑老街一圈後正式結束這個短期內不容易再輕易造訪的景點。我不熱愛騎乘鐵馬,老街距離短到令人咋舌,週邊景點或風景也略顯單薄,若逢假日人、車擠在路寬不過兩公尺的老街上,種種先、後天環境與條件都確確實實削弱著三坑老街的吸引力,在沒有離情依依或不捨的心情下,只好轉往有點太熟悉的大溪尋找(美食)慰藉。
■延伸閱讀
龍潭
[遊記]桃園縣龍潭鄉:大平虹橋Longtan Sankeng part 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廣告留言(當然包括色情,援交,在家工作就能月收入十萬,窮爸爸富爸爸什麼的,看到後必刪,抱歉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