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情況下,隨意與友人各自點了兩道主餐、做好個人清潔衛生之外,重頭戲自然落在拿小菜,只是剛取回第一輪小菜坐定後,不免對明顯有污(黑一整圈)(破)損的碗緣有所注目,瞧完碗緣再往碗內看,.........還好沒有非用此碗不可的原因,最後索性棄置一旁。
戰力充沛的第一回合,上桌的小菜共11盤,(從左上到右下)有粉粿、木耳、香菇、海菜、洋蔥雞胗黃瓜拚盤(?)、土豆、毛豆、百頁豆腐、黃瓜、四季豆和泡菜。小菜份量與從前相比差異不算大,口味上整體來說較遜從前一些,但若與新莊店相較,總店還是優質許多。
粉粿不分回合,分次總計拿了4碟還5碟,幾乎是每次必拿,為什麼不一次拿好要吃的量呢?因為粉粿不像泡菜(約有20碟以上),每次都只放1、2碟在檯面上,到底粉粿成本是有多高?還是泡菜成本有多低?如果有人知道為什麼,麻煩留言跟我說,謝謝。
木耳Q彈入味、鹹中帶甜,可惜口感略乾,前後總計拿了兩碟。
菇類調味偏甜,吃不出新鮮程度高低,但有嫩有Q,也不算差,總計只拿一碟。
海菜還是偏甜,但不膩口,不嫩不爛的口感還可以,要讓人回味再三就很難,總計也是一碟。
洋蔥、雞胗(?)與小黃瓜的組合實在太有違合感,礙於我無福消受,交由友人獨食,據友人說法,口感還是甜,調味方法吃久了,好像都差不多。總計一碟。
土豆甜中帶蒜味,可是吃起來並不覺得怪異,反倒是土豆泡的偏軟爛的口感比較不討喜,總計一碟。
毛豆雖然死鹹且軟爛,但前後還是拿了4~5碟,原因只是我愛毛豆。
百頁豆腐的調味應該就是泡菜的醬汁,因此正名應為泡菜豆腐,只是豆腐沒入味,口感自然不佳,總計一碟。
小黃瓜調味方式同上,差別是小黃瓜比較入味(偏鹹),口感脆彈,總計一碟。
四季豆油亮脆甜,頗得我心,不過依舊礙於出現在取菜檯上的機率不高,總計兩碟。
泡菜這次總計一碟,僅出現於第一回合後就沒有再出現的機會,因為乾硬死鹹的泡菜,實在很難惹人憐愛。
第一回合的小菜食之過半後,我點的韓國黑麵(NT$.170)率先上桌,除了一小搓的生洋蔥切絲頗不搭襯之外,整碗黑麵賣相不差。友人則以為如果馬鈴薯塊換成雞或豬肉塊會更加分,CP值也能飆高。
我對馬鈴薯塊意見不大,真正讓我困擾的除了生洋蔥切絲外,還是碗裡不斷出現的(熟)洋蔥,因為洋蔥不僅導致整碗麵甜度偏高之外,還充斥著洋蔥味味味味............,不過以上一切與過於熟爛的麵條相比,還是爛掉的麵條最致命。
友人的辣湯飯(NT$.205)與黑麵相比,算是打安全牌,料多湯多,滋味正常,只是湯頭徒有其表,沒有深度、厚度或辣度。湯裡肉片厚度佳,數量多到驚人(約有10來片),但又柴又硬,久泡湯中也不會入味,讓人眉頭深鎖、不解其意。
邊吃著品質下降的主餐,一邊還是要注意著取菜檯上是否有補新貨色,總計4~5回合,不到一小時的用餐時間(限制一小時半)內,其實幾乎都是重覆的菜色,後續拿到的"新"菜色,僅有豆芽菜和甜不辣,調味方式不約而同的依舊雷同於泡菜口味,整體來說口感還是偏甜,......。
倒數拿的後兩碟粉粿有大小不同的蘋果切塊,勉強算略有不同。
嚴格來說,朝鮮味仍是難得擁有高CP值的店家,雖說餐點表現不如從前,衛生管控水準也漸有江河日下之嫌,但放眼東區櫛比鱗次的巷弄美食,朝鮮味至今仍有體民所苦的平價價位,實屬不易。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食在台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廣告留言(當然包括色情,援交,在家工作就能月收入十萬,窮爸爸富爸爸什麼的,看到後必刪,抱歉囉)